-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本文转载于【科技日报】1【院士访谈】◎实习记者 于紫月近年来,精准医学研究如火如荼,抗肿瘤靶向药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江涛带领团队历经20余年攻坚克难,研发出全球首款针对特定类型的脑胶质瘤小分子靶向药,近日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脑胶质瘤等抗肿瘤靶向药研发有哪些难点?应如何克服?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江涛进行了专访。 “啃下”肿瘤领域“硬骨头”记者:脑胶质瘤是肿瘤领域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攻克它难在哪? 江涛: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且肿瘤与脑组织相互交缠,很难通过外科手术做到彻底切除。即使经过手术和放化疗,患者仍面临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困境。数据显示,高度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不足10%。 记者:抗肿瘤靶向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江涛:近年来,精准医学研究备受关注。精准医学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和调整预防及治疗方法的医学模式,尤其适...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转载自总部上海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原文链接:空间多组学解码肿瘤微环境,引领精准治疗新纪元 编者按:在肿瘤研究领域,空间多组学技术正引发革命性突破。相较于传统方法提供的静态"细胞图谱",这项技术通过三维分子成像和原位测序等创新手段,实现了对肿瘤微环境的多维度解析。特别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空间转录组联合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绘制出肿瘤-间质界面成纤维细胞亚群的动态演化图谱。研究不仅揭示了CXCL12+CAF亚群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介导免疫逃逸的关键机制,更鉴定了跨膜蛋白SEMA3C作为潜在治疗靶点。这种空间分辨率的分子网络解析方法,为开发靶向肿瘤微环境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全新视角。 研究背景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肿瘤微环境(TME)包含多种成纤维细胞亚群,影响肿瘤进展和免疫反应。HPV阳性的HNSCC通常具有富含淋巴细胞的免疫热型微环境,提示成纤维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技术,本研究识别出不同成纤维...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引言在海南博鳌乐城的海风吹拂下,一场关乎人类生命质量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2025年3月22日,第二届博鳌乐城干细胞大会将公布全国首个《干细胞行业价格收费标准》,首批14项及第二批17项细胞治疗技术转化应用实施目录已公布。这意味着,过去细胞行业的种种价格乱象将被终结,因价格引发的种种市场乱象也有望得到改善。 据行业预测,2024年中国抗衰老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但高昂的价格和混乱的收费导致78%的潜在用户望而却步。DeepSeek预测:作为全国唯一的“医疗特区”,博鳌乐城依托“特许医疗”政策,已推动31项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落地(第一批14项、第二批17项)。 从5万元的基础抗衰到35万元的基因治疗,价格体系首次覆盖全需求层次。更值得关注的是,糖尿病足修复等部分项目已纳入医保试点,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细胞治疗时代已然到来。以下为DeepSeek的预测和分析: 01 政策驱动: 价格透明化框架下的“梯度定价”预测1. 基础抗衰项目:5-15万元区间 • 预测依据:海南博鳌乐城已明确要求细胞治疗价格备...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引言癌症,这一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曾让无数家庭陷入深渊。过去,我们依赖手术、放疗、化疗,试图阻止它的肆虐,但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的现实让医学界意识到:传统疗法已经触及天花板。◉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全球格局:记录在 5,639 项干预试验中(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3月) 于是,免疫细胞疗法应运而生,它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核心,利用自身免疫系统精准杀灭癌细胞,成为癌症治疗的革命性武器。 最新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全球已开展5639项免疫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涵盖超过100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并有2692种不同的免疫细胞产品进入研究阶段。◉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全球格局:记录在 2,692 种独特的细胞治疗产品(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3月)这些数字不仅证明了免疫细胞疗法的科学价值,也意味着它正加速走向大规模临床应用。那么,免疫细胞疗法究竟为何如此强大?它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希望的?让我们用数据和事实揭开真相。01 免疫细胞疗法的核心原理癌症的诞生,本质上是免疫系统的一次“失误”——本...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引言在全球生物科技竞赛的浪潮中,干细胞技术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在接受中国科技报采访时指出:“我国亟须抢抓生物经济新赛道机遇,加快干细胞产业化布局,构建人工智能(AI)驱动的干细胞生物制造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 全球范围内,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早已将干细胞技术纳入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化落地。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虽取得突破,但在干细胞制备、质量控制、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如何利用AI和自动化技术打破瓶颈,加速干细胞产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不仅关乎科技突破,更关乎国家竞争力。未来,我们必须抢占生物经济新赛道,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干细胞技术的真正腾飞。 01 干细胞技术的前沿与潜力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56家企业的142款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得受理,其中多个项目已进入临床II期和III期试验阶段。 此外,2025年1月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了首款国产干细胞治...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信息来源:健康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引言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免疫细胞治疗领域,更是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根据2025年全国两会报道,过去一年,我国共批准上市新药48个,医疗器械65个,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与此同时,国产免疫细胞治疗药物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了“出海”突破。 这不仅是中国医药产业的一次跃升,更是全球医疗科技进步的里程碑。免疫细胞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技术,正在改变癌症、免疫疾病以及其他难治疾病的治疗格局。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国内患者受益,也使得全球医疗市场迎来了更多的“中国创新”。 免疫细胞治疗——未来医学的变革力量 1什么是免疫细胞治疗? 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依靠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疾病的治疗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基因工程或体外培养等手段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攻击和清除病变细胞的能力。2常见的免疫细胞治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用于血液肿瘤,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 •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引言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丁列明提交的《关于大力推进干细胞产业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提案》被正式立案,并由国家药监局、工信部、卫健委、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办理。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细胞治疗产业发展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也表明国家对这一前沿生物技术的高度重视。 细胞治疗,特别是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疗法,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医疗革命。干细胞技术被认为是治疗疑难疾病、组织修复和潜在抗衰老的新希望,而免疫细胞治疗(如CAR-T疗法)已在某些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过去几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细胞治疗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更多的创新药物有望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造福患者。 政策东风——多部委协同推进1政策,是推动前沿医疗技术产业化的最强助推器。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力求加速干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的发展。2国家战略布局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再生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