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丨王福生院士再为细胞治疗发声:干细胞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在肝病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 中启源
发布于: 2025-04-28 09:32
阅读: 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2025年4月25日,在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部医学部主任王福生发表了题为《间充质干细胞转化应用现状》的重要报告。



在演讲中,他明确指出:干细胞治疗技术是全球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干细胞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尤其在肝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这一观点意义重大。


作为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王福生院士的发声,不仅是对干细胞产业现状的精准总结,也是对未来细胞治疗战略布局的有力指引。


而他特别强调的——干细胞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等重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则更加直击当前临床未解的痛点,给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从临床急需到政策推动,干细胞产业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干细胞产业的发展步伐显著提速,不再是停留在实验室的理论,而是快速向临床转化、商业落地迈进。


王福生院士特别提到,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了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



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14岁以上、以消化道受累为主且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


  • 国家层面已经将干细胞治疗纳入创新药物的重要审评体系;


  • 干细胞作为“药物”而非单纯的“技术”被正式认可;


  • 市场化应用从试点进入了真实世界患者可及的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干细胞治疗也正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以政策先行、审批提速、平台建设同步推进,正加速挤进全球干细胞产业第一阵营。




02






肝病治疗困境,干细胞提供了新的解法





在王福生院士看来,干细胞治疗并不是简单的“又一项新技术”,而是针对特定重大疾病领域真正具备临床刚需解决力的突破,尤其是在肝病领域。


他指出:


  • 在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肝衰竭阶段,目前尚缺乏有效药物干预;


  • 传统治疗手段如保肝、抗纤维化药物效果有限,往往只能延缓而不能逆转病程;


  • 干细胞治疗通过抗炎、抗纤维化、促进组织修复等多重机制,有望真正改善患者预后,延缓甚至逆转肝功能衰竭。


这一观点得到了临床研究数据的有力支持: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美国ClinicalTrials.gov注册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80项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项目登记,其中23项已完成临床研究;


  • 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的项目则有34项,其中约58%由中国临床团队主导,显示出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正在快速上升。


这意味着,肝病治疗的未来,可能不再局限于抗病毒、抗纤维化,而是进入细胞再生与功能修复的新纪元。




03






干细胞治疗肝病的机制:

不是“补细胞”,是重塑生态





那么,干细胞治疗肝病到底靠的是什么?


王福生院士所强调的,并不是简单的“细胞替换”,而是干细胞的多重生物活性带来的系统性修复。


主要机制包括:


  • 免疫调节:干细胞分泌TGF-β、IL-10等抗炎因子,抑制过度免疫反应,防止肝组织持续损伤;


  • 抗纤维化作用:通过调节HSC(肝星状细胞)活性,减少胶原蛋白沉积,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


  • 促进肝组织再生:分泌生长因子(如HGF、VEGF)促进肝细胞增殖,修复坏死区域;


  • 保护肝功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保护残余肝细胞。


与传统药物“单通路干预”不同,干细胞疗法通过多通路、多环节的综合调控,提供了系统性修复肝脏微生态的可能。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临床研究中,接受干细胞治疗的肝硬化、肝衰竭患者,其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白蛋白水平)改善速度和生存率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




04






规范是未来关键:标准化+临床化双轮驱动





虽然干细胞治疗展现了巨大的临床潜力,但王福生院士也明确指出:


要想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必须做到两件事——产品标准化与临床规范化。


具体包括:


  • 产品端:干细胞制备必须符合GMP标准,来源清晰、扩增过程稳定、免疫表型一致,避免批次间差异;


  • 临床端:所有干细胞治疗必须基于科学的临床试验数据,完成I期安全性、II期有效性验证,并通过注册申报程序规范上市。


他强调:“无论是作为药物还是作为治疗技术,干细胞应用都必须走规范化道路。科学家要负责研发,企业家要提供资金支持,国家要出台管理规范和技术指南。”


这是对当前行业现状的精准剖析,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指引。


唯有在严谨科学框架下发展,干细胞治疗才能避免“早熟泡沫”,真正成长为造福患者、推动医学进步的核心力量。




05






以科学为引擎,以患者为中心

干细胞疗法正走向主流医学





王福生院士的这次演讲,不是简单的“乐观鼓劲”,而是基于大量科学研究、临床数据和国际趋势做出的理性判断。


干细胞疗法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探索走向规范,从新兴走向主流。


特别是在肝病这样传统药物束手无策的领域,干细胞带来的治疗新希望,已逐渐从理论照进现实。


当然,道路不会一蹴而就。标准制定、临床积累、监管完善,每一步都需科学家、医生、企业、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


但可以确定的是:干细胞治疗,正在成为21世纪再生医学革命的重要篇章之一;而我们,正站在这场革命的起点上。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旨在宣传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指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