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国家级上海生物样本库宁夏中心
国家级上海生物样本库宁夏中心、宁夏启源生物样本库保藏中心有限公司,位于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面积3600余平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个国家级第三方人类遗传资源生物样本库专业机构。现已建成自治区首个符合国家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标准的临床级细胞制剂中试实验室(B+A)级,以及质量控制实验室(C+A)级研发平台,同时也是自治区首个符合国家人遗办行政许可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的双资质高标准、高质量第三方人类遗传资源生物样本库,目前一期生物样本保藏规模超过200万份,二期投入后,总使用的总储存能力逾1500万份,是物权明晰,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高度安全的独立第三方生物样本资源平台,领跑了我国集约化生物样本资源库新模式,是大型医院、高校院所、科研单位的重要样本保存库、备份库、储存中心。总部上海生物样本库是全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生物样本资源中心之一!
主营业务
精准医学检验
生物样本库存储(细胞存储)

精准医学检验
依托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注于药物基因组学的分子检测、科研合作和应用研发,为生命科学研究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蛋白、mRNA和DNA分子技术服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可信的科研数据。

生物样本库存储(细胞存储)
上海生物样本库(原上海张江生物银行)于2016年由上海张江管委会政府立项,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旗下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建设,是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有关医药研发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两次通过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审批许可(最新审批号:国科遗办审字【2022】BC0020号),并获得CNAS颁发的IS020387生物样本库认可证书(注册号:BB0008)。
新药管线
自主细胞生产工艺和
研发能力的本土生物科技专业机构
技术平台



新闻资讯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月9日,上海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庆祝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经基层工会组织推荐、基层党组织考察、上级组织评审,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骏教授荣获2025年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郜恒骏教授郜恒骏,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最早参与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打造我国组学高通量技术与分子医学领域代表单位之一,总投资2.9亿元人民币),现任中心主任。创建并兼任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产学研转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与上海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转化CBDTM专委会主任委员。 过去24年来,郜恒骏教授牵头国家十五863计划组织芯片的研究开发重大专项、十二五国家肝癌科技重大专项及上海科创中心重大基础工程设施生物样本库等重大重点项目,总经费逾2亿元人民币。由其牵头打造的“上海生物样本库”重大专项,现储存样本逾1500万份,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生物样本...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干细胞疗法,曾被誉为“21世纪的医学革命”。但现实中,它又常被质疑为“资本炒作的空中楼阁”。到底干细胞能不能治病?治哪些病?真的有效吗?这些问题长期悬在大众与医生之间。 2022年,一篇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的权威综述,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答案:全球已有1426项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或完成,覆盖20余大类系统疾病,部分已展现出明确疗效与广阔前景。 ▲基于干细胞的疗法:历史和细胞来源 从中风、糖尿病,到肝硬化、自身免疫病,干细胞疗法正在多领域取得突破。特别是以间充质干细胞(MSC)为代表的“通用型细胞药”,其安全性和可及性让人看到了再生医学真正落地的希望。这篇文章,将带你看清:干细胞真正“能治什么病”。 01干细胞治疗不是“万金油” 但疗效正在被证实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一方面,它被资本与营销包装为“万能修复”;另一方面,许多医生却认为“疗效无证据、风险难控制”。 但这篇综述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基于真实世界中1426项已登记临床试验的数...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癌症是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而癌症转移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癌症转移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会从原发肿瘤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并伺机在远处器官“安营扎寨”,形成新的转移灶。 然而,人体内有一群“抗癌卫士”——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它们在对抗CTCs、阻止癌症转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1NK细胞:免疫系统的“排头兵”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与B细胞和T细胞不同,NK细胞的受体编码基因不会经历体细胞重组。1975年,科学家发现某些小鼠淋巴细胞能够对异体肿瘤细胞表现出不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细胞毒性,这一发现标志着NK细胞的首次被认识。 NK细胞的杀伤能力主要来源于其表面丰富的受体,这些受体根据功能可分为抑制性受体和激活性受体。 抑制性受体,例如KIR和LIR,主要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当这些受体与MHC-I类分子结合时,会向NK细胞传递抑制信号,从而防止NK细胞错误地攻击正常细胞。 相反,激活...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人们常说“胖人多病”,但这并不只是因为体重压得器官喘不过气,更深层的原因藏在一个被忽视的免疫细胞身上: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这是人体中专门负责清除病毒感染细胞与癌变细胞的“哨兵部队”。但令人震惊的是,肥胖状态下,这支部队竟然“沉睡”了。 意大利一项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首次发现:单纯性肥胖人群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不仅杀伤能力变弱,连对免疫刺激的反应也迟钝。 而这种“免疫麻痹”并非偶然,它与体内瘦素(leptin)浓度异常、高脂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也许你没感冒、没咳嗽,但你的身体,已经悄悄放弃了对某些威胁的警戒。这不是胖,而是潜在的“免疫黑洞”。 01NK细胞为何重要? 它是病毒和癌症的“第一杀手”NK细胞,全名为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特种兵”,可以在不依赖抗原呈递的情况下直接识别并杀伤受感染的细胞与肿瘤细胞。 它们既不像T细胞那样“循规蹈矩”,也不像B细胞那样慢条斯理,而是天生携带杀伤力,快速启动、迅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