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丨细胞疗法进入明码标价时代!博鳌官方公布第2批4项细胞技术收费标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定价只是开始,细胞医疗步入公开透明新时代。
2025年4月24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干细胞产业大会上,正式公布第二批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项目及收费标准,标志着细胞疗法在中国迈入“明码标价”时代。

从首批“3.6万元换膝”“15万元修肺”“18万元强心”,到第二批新发布的“15万元肿瘤DC疫苗治疗”“8万元干细胞抗GVHD”“15万元修复支气管扩张症”,细胞治疗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未来设想,而是以具体疗程、明确价格、真实可及的形式,走进了医疗现实。
定价公示,不是医疗神话的包装,而是细胞产业逐步规范化、临床落地化的必然标志。透明,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正本清源。真正引领这场变革的,既有技术创新的推力,也有国家政策的护航与监管共振。
01
第二批4项细胞治疗项目公布
应用版图持续扩张
本次发布的4项细胞治疗项目及费用标准包括:
四川大学华西乐城医院
-
恶性肿瘤个性化DC疫苗疗法:15万元/次(需6-7次疗程)
骨髓移植后GVHD缓解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8万元/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
-
间质性肺病的气道基底层干细胞治疗:15万元/次
支气管扩张症的气道基底层干细胞治疗:15万元/次
此外,还同步发布了首个眼科遗传病基因治疗——RPE65相关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治疗,单眼收费48万元/次,显示出博鳌乐城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同步开拓。
与第一批项目主要聚焦在膝关节炎、慢阻肺和心衰不同,第二批清单覆盖了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骨髓移植并发症控制、呼吸系统慢性病修复,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从单纯救命向提高生存质量、多系统疾病干预并进。
02
不是高价神话,而是以疗效为底气的科学定价
面对“贵不贵”的疑问,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单纯数字,而是价格背后的疗效支撑与技术逻辑。
-
个性化DC疫苗疗法:定向激活体内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适用于复发性或耐药性实体瘤患者。研究显示,可延长PFS并改善生存质量,个体差异性强,但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标准治疗外的生机。
-
MSC治疗GVHD:针对骨髓移植后难治性免疫排斥反应,MSC通过免疫抑制和组织修复作用显著缓解症状,提高移植成功率与生存率。
气道基底层干细胞治疗:针对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目前治疗手段有限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干细胞修复受损上皮,恢复肺部微结构,临床数据支持肺功能指标提升、运动耐量增加。
正如首批定价3.6万元/次的膝关节干细胞注射疗法,在MRI影像下显示软骨厚度修复、患者疼痛评分下降60%,干细胞疗法的价格,是科学数据和真实效果决定的,而非资本鼓吹下的空中楼阁。
03
国家政策与乐城特区“双轨驱动”
细胞产业加速腾飞
干细胞治疗能够在博鳌乐城快速明码标价,背后是国家政策与特区机制的协同加速。
乐城制定了《细胞制品质量控制与可追溯指南》《干细胞临床研究伦理合规标准》,实行“快通道+严监管”并行,确保速度与安全兼得。
从更高层面看,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生物经济专项规划中,将干细胞列入重点支持方向;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在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研究标准体系建设。细胞产业已从早期探索,步入以“合规、转化、规范”三位一体的新发展阶段。
这一切,让博鳌不仅成为细胞疗法率先应用的窗口,也是中国细胞产业国际竞争力构筑的重要支点。
04
明码标价背后:
干细胞疗法的价值重塑与大众认知更新
价格公布,带来的是对干细胞疗法价值的重新认识。
干细胞治疗不是轻奢消费,也不是智商税;它是针对传统医学束手无策领域的科学突破——从关节软骨再生,到气道上皮修复,再到心肌功能逆转,干细胞疗法代表着医学从“维持生命”迈向“修复功能”的质变。
当然,干细胞疗法并非万能。疗效受疾病类型、个体差异、技术水平影响,需要临床医生精准评估,不能被商业过度神化。但它真实存在的再生潜力,已经在大量临床研究和乐城真实世界数据中得到印证。
未来,当干细胞制备成本进一步下降、疗效数据持续积累,价格与普及度必将同步提升。明码标价的背后,是细胞疗法正在从小众试验走向大众可及的必然轨道。
05
写在最后:干细胞疗法的时代,已经开启
2025年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第二批细胞治疗项目及收费标准的公布,不只是一次价格表更新,而是一个清晰信号——
细胞医疗从概念到现实,从试点到规模,从封闭到透明,正在加速兑现。
细胞疗法不是未来,它已然在场。不是奢侈品,而是越来越多患者现实可选的医疗选项。
定价公示,是细胞治疗“下场竞技”的起点;疗效与安全,将是它能否真正赢得未来的根本。
在技术、政策、市场三轮驱动下,干细胞疗法,正从乐城出发,驶向更广阔的中国与全球。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旨在宣传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指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