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如果说昨天的医学先锋在哈佛、斯坦福,那么今天,目光正转向东方。 “未来20年,全球医学创新看基因和细胞治疗——而中国的研究,已经在世界舞台上产生广泛影响。” 这不是意淫,而是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首席学术官、哈佛医学院资深教授保罗·安德森(Paul Anderson)在公开场合的真实表达。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这位站在全球医学制高点的重量级人物反复强调:中国不只是科研投入大,更有临床落地快、产业转化强的显著优势。尤其在干细胞、免疫细胞、iPSC等尖端领域,“中国的试验正在为全球提供模型”。 在一个话语权高度集中于西方的生命科技世界里,这种评价分量极重——它不只是表扬,而是战略判断。 01  这不是“客气话”,而是对比全球之后的判断有人或许会说,安德森是访华客人,说几句好听的也正常。但如果你了解他的位置,就知道这些话背后不是“客套”,而是全球顶级医学系统对现实格局的判断。 保罗·安德森的身份,不止是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首席学术官,他还长期参与美国NIH(国家卫生研究院)医学...
  • 2025-04-1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有些事物注定会颠覆过去的认知。细胞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从治疗难治复发的血液病到延缓衰老,细胞疗法正在成为医疗领域的“催化剂”,引领着新一轮的医学革命。 2025年1月21日,四川大学华西乐城医院成立生物医学新技术与细胞治疗中心,并将在2月份开始收治细胞治疗患者。‍‍‍‍‍ ▪️四川大学华西乐城医院 官网消息‍2024年5月8日,武汉协和医院的CAR-T免疫细胞治疗门诊开诊,让超90%的血液病患者看到希望。 ▪️武汉协和开通CAR-T细胞治疗门诊 而在2024年11月25日,又一大三甲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正式开设抗衰与细胞治疗咨询门诊,进一步将这一尖端医学推向新高峰。那些质疑细胞疗法的声音,现在是否该沉寂了? ▪️中国新闻网报道第940医院开通抗衰与免疫细胞咨询门诊‍‍‍‍‍‍‍‍‍‍‍‍‍‍‍‍‍‍‍‍ 第940医院开设抗衰与细胞治疗门诊,引发了医学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它不仅肩负“治病救人”的职责,还扛起了推动医学前沿应用的重任。从武汉协和到第940医院,...
  • 2025-04-1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在癌症治疗中,人们常常关注“肿瘤缩小了没有”“活多久”,却忽视了另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患者到底过得怎么样?真正有尊严的生命,不是苟延残喘,而是清醒地活着、能吃饭、能说话、不痛不怕。 2023年,一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导的大规模研究发布在《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上,涉及1100例实体瘤患者、2504个免疫细胞治疗周期。 研究发现,接受DC-CIK细胞输注的患者不仅整体副作用发生率低至3%,更在疲劳、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生活质量核心指标上,表现出显著改善。01当靶向与化疗力不能及 患者最需要的是“可耐受、能坚持”的疗法对于大多数中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抗癌之路并非一场“精确制导”的战役,而是一场艰难的“连续作战”。化疗常常带来脱发、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一系列副作用;靶向药物虽然精准,却也伴随着皮疹、腹泻以及难以预测的耐药性问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更是如同一把“双刃剑”,不仅费用高昂,还可能引发免疫风暴的风险。在一次次的治疗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被不断压缩。 在这样...
  • 2025-04-15
    原文链接: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旨在宣传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指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
  • 2025-04-1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原文链接: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北京重磅发布! 4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32条举措进一步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新政策提出将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等创新举措。 这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 2024年4月17日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实施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压缩至24.9周,实施罕见病药品“白名单”制度,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同比增长8.7%,首次突破万亿元。 2025版若干措施提出多项具体工作任务: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启动建设重点专病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开展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使用;确保新获批创新...
  • 2025-04-1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当我们还在感叹生命科学日新月异时,政策的东风已悄然刮起。 2025年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深圳市发改委等四部门同步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两大超一线城市几乎同步出手,细胞产业研究、临床与转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加速”。 这不仅仅是一次区域性的政策利好,更是国家战略层面在医疗科技版图上的再布局。细胞治疗,这一曾经还略显遥远的创新医疗,如今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医院,从科研走向临床。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剖析,这场变革的深意究竟何在?对产业、对患者,又意味着怎样的未来? 01北京九部门发文: 从研发到医保,全链条赋能细胞产业2025年4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联合科技、卫健、药监等九大部门,正式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 在这份重磅政策中,“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生物医药被多次明确点名,标志着北京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进一步强化了细胞产业链条的系统支...
  • 2025-04-0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当细胞疗法成为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当再生医学正在重塑疾病治疗版图,一个新的产业命题也悄然浮出水面——如何大规模、标准化地制造“细胞药物”? 2025年3月20日,科技日报权威报道:由上海海洋大学杨光华教授团队领衔,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套高效、稳定的细胞外囊泡生产平台,为细胞药物制造按下“超级加速键”。 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传统干细胞依赖性高、批次差异大、产量受限的瓶颈,还为未来外泌体疗法在肾病、骨关节炎、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制造基础。01细胞外泌体:细胞药物的新黄金赛道要理解本次技术突破的分量,首先要认识“细胞外泌体”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地位。细胞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由细胞分泌出的纳米级微囊泡,直径通常在30-200纳米之间,内部富含蛋白质、脂质、RNA等活性成分。 它们不仅是细胞间通信的天然载体,更被发现具有调控免疫、促进组织修复、抗炎抗纤维化等多重生物学功能。 正因如此,外泌体近年来被视为“无细胞疗法”的新希望。相比传...
  • 2025-04-0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当央视新闻将“数字生理人”作为核心词汇播出,当“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被写入国家“十四五”科技基础建设清单,细胞科技的角色已经彻底改写:它不再是实验室里的边缘技术,而成为国家层面统筹布局的生命战略武器。 2025年3月25日,广州国际生物岛,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科学装置正式启动建设。这个设施要做的,是史无前例地记录和解析人体每一个细胞从出生、发育到衰老、凋亡的全部过程,用4.5年时间,绘制一部“细胞生命全景图”。 它不仅服务科研,更要为细胞疗法、药物研发、疾病干预与抗衰老技术提供最底层的决策底座。它,是“看见生命本质”的第一次真正尝试,也将是中国成为细胞强国的关键跳板。  01  细胞胞谱系研究设施开建: 让生命过程第一次被系统“看见”2025年,“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 这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研究中心,而是一台专门用来“追踪生命全周期”的超级科研装置。它将历时4.5年建成,目标是用多组学和人工智能手段,全...
跳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