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丨北京九部门、深圳四部门齐发文:细胞疗法研究、临床与转化迎来超级加速!

作者: 中启源
发布于: 2025-04-10 17:08
阅读: 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当我们还在感叹生命科学日新月异时,政策的东风已悄然刮起。


2025年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深圳市发改委等四部门同步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两大超一线城市几乎同步出手,细胞产业研究、临床与转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加速”。


这不仅仅是一次区域性的政策利好,更是国家战略层面在医疗科技版图上的再布局。细胞治疗,这一曾经还略显遥远的创新医疗,如今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医院,从科研走向临床。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剖析,这场变革的深意究竟何在?对产业、对患者,又意味着怎样的未来?








01






北京九部门发文:

从研发到医保,全链条赋能细胞产业





2025年4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联合科技、卫健、药监等九大部门,正式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



在这份重磅政策中,“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生物医药被多次明确点名,标志着北京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进一步强化了细胞产业链条的系统支持。


首先,研发环节加码突破。文件提出,支持干细胞、免疫细胞、基因编辑等领域的原创性创新,鼓励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细胞与基因前沿交叉平台,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给予最高千万级资金扶持。


其次,临床研究绿色通道开放。北京明确,将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纳入临床研究特别审批范围,优化伦理审查与备案流程,缩短试验启动周期。同时鼓励三甲医院与生物医药企业联合申报临床试验项目,加快临床转化步伐。


第三,支付与准入体系同步提速。首次明确提出,对已完成临床研究、具有明确安全性与初步有效性的细胞产品,探索通过医保支付方式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区域率先落地。这一举措无疑为细胞治疗的可及性打下了政策基础。


最后,多部门联动保障。从科技立项、药监注册、医保支付到市场监管,九部门形成政策闭环,力图打通“研发—临床—支付—应用”全链条,加快前沿科技从实验室走向患者床旁。


可以说,北京此次发文,不仅仅是扶持创新医药那么简单,更是以全局视野,为细胞产业的崛起搭建了一条完整的加速跑道。




02






深圳四部门发文:

打造细胞与基因产业“全链条创新生态”





与此同时,南方的深圳同样在2025年4月7日,发布了《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



由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四部门联合印发,这份文件将“细胞与基因产业”明确列为战略突破重点,释放出更直接、更具体的政策红利。


首先,研发前端高强度扶持。深圳提出,对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财政资助,鼓励在NK细胞、CAR-T细胞、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


其次,临床转化高效提速。明确支持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细胞治疗专区,优化伦理审查与试验备案流程,并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前提下,探索设立细胞治疗技术应用先导区。这意味着,未来在深圳完成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立项与实际应用,将拥有更短的时间窗口和更高的转化效率。


第三,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同步布局。文件鼓励建设细胞药物产业化平台,支持企业在深圳设立GMP标准的细胞制备中心,力图形成“研发—临床—产业—应用”闭环式发展生态。同时,深圳将细胞与基因领域的标志性项目纳入重大项目清单,给予用地、资金、税收等综合配套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还特别强调与港澳地区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支持跨境临床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细胞与基因产业国际化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可以说,深圳这一次的动作,不仅是政策扶持,更是明确了“全链条创新生态”的具体打法,力争在细胞产业这一新兴赛道上,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




03






深层趋势:

政策共振下,中国细胞产业迎来爆发式转折





当北京、深圳两大标杆城市几乎同步出手,细胞与基因产业不仅迎来了局部加速,更释放出全国范围系统性提速的信号。


这背后,体现了生命科技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也预示着中国细胞产业正步入从“局部探索”向“规模化成势”的历史性转折期。


首先,从单点突破到链式协同。无论是北京强调基础研究+支付体系打通,还是深圳强调成果转化+产业聚集,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打通从创新源头到临床应用再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闭环。


未来,细胞治疗不再是孤立技术项目,而将成为涵盖基础科学、临床医学、药品监管、支付政策、产业孵化多维度协同的综合工程。


其次,从政策试点到全国推广。过去细胞治疗领域政策往往以局部试点、探索为主,而这次北京、深圳高规格、系统化的联合发文,显示出国家层面已将细胞与基因科技纳入国家未来产业战略的重要支撑版图。


可以预见,随着一线城市率先落地、跑通机制,更多省市也将加速跟进,全国细胞治疗生态有望在三到五年内实现全面起势。


第三,从科学突破到经济引擎。细胞产业不再仅仅是科研实验室里的前沿话题,它正快速转化为拉动高端医疗、精准健康、先进制造、智慧医疗平台建设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中国细胞治疗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接近5000亿元,成为全球最活跃、最重要的生命科技市场之一(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


在这场大潮中,谁能率先完成技术创新、临床转化和产业布局三大关键跃迁,谁就能在未来生命科技的主战场上,占据先机、赢得未来。





结语 



一北一南,两大城市的政策共振,不只是地方动作,而是中国细胞与基因产业整体崛起的前奏。


当基础研究有了更高强度的支持,临床转化有了更高效率的通道,支付体系有了更创新的探索,细胞治疗这项曾经被视为未来的技术,正在加速成为今天的现实。


无论是北京的厚重科技底蕴,还是深圳的灵活产业机制,都在为这场生命科技革命添柴加薪。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细胞疗法不仅将改变医学的版图,也将为无数患者带来真正可及的希望。而这一切,正在从今天的政策起点,奔向明天的无限可能。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旨在宣传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指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