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引言肥胖,曾经只是个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如今却被国家视为影响全民健康的严峻挑战。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成年人超重率已达50.7%,肥胖率高达16.4%,而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持续上升,6至17岁人群的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也在不断攀升。这意味着,每两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而未来这一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然而,肥胖不仅仅是影响外观,更是一种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的隐形杀手。科学研究已经明确证明,肥胖人群体内普遍存在慢性低度炎症,这不仅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还会导致一系列重大疾病的风险上升。肥胖已经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危机。01  慢性低度炎症如何在肥胖者体内悄然蔓延肥胖并不仅仅是脂肪堆积的问题,而是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脂肪组织本身并非惰性物质,它不仅存储能量,还能分泌大量的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这些炎症因子会在体内形成持续的低度炎症,长...
  • 2025-03-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上一期,我们知道了免疫细胞对抗癌的巨大作用,但是对人体还是会存在一些影响,我们不需要惊慌,科学地来看待它们,只有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应对。一、细胞因子武器的“过度杀伤”细胞因子在抗癌过程中虽然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属于范围性杀伤,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全身反应发热:作为细胞因子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发热反应可见于大多数细胞因子用药后。其发生机制主要与细胞因子激活免疫系统,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临床表现以低热(37.5-38.5℃)或中度发热(38.5-39℃)为主,通常在给药后2-6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发热程度与细胞因子剂量呈正相关,多数患者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 疲劳:细胞因子治疗相关的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持续性的极度疲倦、乏力感,常伴有精神倦怠和活动耐力显著下降。其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细胞因子诱导的代谢紊乱; (2)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能量消耗增加;(3)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 (4)继发性贫血或内分泌功...
  • 2025-03-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01一、免疫细胞的抗癌过程免疫识别抗原呈递:在癌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癌细胞会产生一些与正常细胞截然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肿瘤抗原。抗原呈递细胞,例如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这些肿瘤抗原,随后将其精准地呈递给T细胞。这一过程使得T细胞得以精准识别癌细胞,从而发挥其免疫防御功能。 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机制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可以直接识别癌细胞表面出现的异常分子模式,例如某些糖类或蛋白质的改变。凭借这种识别能力,NK细胞能够精准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并迅速对癌细胞发动攻击,为机体的免疫防御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免疫激活T细胞激活机制:当初始T细胞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后,会经历激活和分化过程,最终形成效应T细胞群。这一群体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和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 Th cells)。其中,CTLs通过释放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granzyme)等效应分子,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Th细...
  • 2025-03-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 图 / AI ◉ 文 / 中启源生物如果说人体是一个国家,那免疫系统就是国防军,负责维持内部秩序、清除敌对势力(病毒、细菌、癌细胞),确保社会和谐。 但问题是,这群“保安”有时候会搞错目标、滥用武力,甚至直接投敌——本该保护你的免疫细胞,突然开始攻击自己的身体,导致一系列自身免疫病,甚至帮助癌细胞逃过围剿,成为“卧底”。 免疫细胞到底是怎么从“忠诚护卫”变成“叛徒”的?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它的“黑化史”。 01  免疫系统是如何决定敌友的?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有一套严格的“身份识别系统”,它主要依靠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来判断“自己人”和“外来者”。 •自己细胞:细胞表面展示着特定的MHC标志,免疫细胞一看,“哦,是自己人”,就不会攻击。 •外来入侵者(细菌、病毒):没有MHC标志,或者带有“危险信号”,免疫细胞立刻发起围剿。 •癌细胞:聪明的癌细胞会伪装自己,关掉MHC,让免疫系统“看不见”它们,成功逃过清理。 但有时候,这套系统会出错,免疫细胞可能“误...
  • 2025-03-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引言在现代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然而,预期寿命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升。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指出:“关注预期寿命,不如关注健康寿命。”那么,什么是健康寿命?它与预期寿命有何区别?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预期寿命指的是一个人在特定年龄段预期可以再生存的年数,而健康寿命则是指一个人在无疾病和无功能障碍的状态下生存的年数。 换言之,健康寿命关注的是生命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延长健康寿命,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01  预期寿命与健康寿命的差距 ——数据揭示的健康赤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增长。 然而,健康寿命的增长速度却未能与之同步,这导致了预期寿命与健康寿命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即所谓的“健康赤字”。 以中国为例,数据显示: •201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而健康寿命仅为68岁,两者相差约9年。这意味着,许多老年人...
  • 2025-03-21
    【免责声明】 账号旨在分享和讨论生物医学细胞知识,图文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文章旨在知识交流和分享,不代表我们的立场也不作为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仅作参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
  • 2025-03-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 引言癌症,真的离我们很远吗?事实恰恰相反。 近日,CCTV-4频道一期《癌症离你有多远?》的栏目中,专家谈到: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可能存在癌细胞。是否患癌,全看我们的免疫系统(核心是免疫细胞)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强大,是否可以非常及时地发现并消灭它们。 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体内每天都会产生数千个突变细胞,其中一些可能演变成癌细胞。这意味着,癌细胞并非外来入侵者,而是我们体内时刻可能滋生的“隐形威胁”。 然而,健康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它能及时发现、清除这些突变细胞,防止其发展成肿瘤。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武器。 NK细胞拥有广谱的杀伤力,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摧毁癌细胞,让我们始终处于“无癌”状态。但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NK细胞活性减弱时,癌细胞就有机会逃脱清除,开始扩散和生长——这正是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 科学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细胞疗法,特别是NK细胞回输,成为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新方向。  01  ...
  • 2025-03-07
    本文来源:干细胞与外泌体公众号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行业专业期刊《Aging》上发表了题为《Aging of immune system: Immune signature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in 1068 healthy adults》的研究报告,分析了1068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随着年龄变化因素数量和比例发生的改变。 如下图所示: 该报告研究证明,在青年(19~44岁)、中年(45~64岁)、老年(65~80岁)人群中,随着年龄增加,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细胞免疫功能的T细胞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功能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研究指出,发挥体液免疫功能的B细胞数量总体保持稳定。而在固有免疫核心NK细胞亚群中,其数量从青年到老年总体呈增加趋势,中年略有降低;虽然单个细胞功能或有降低,总体功能保持稳定水平。由此可见,NK细胞尤其在维持老年人健康,保持抗感染和抗肿瘤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NK细胞疗法 研究表明,人类之所以会死亡,原因在于耗竭的组织无法永久自我更新,细胞的分裂能力也有极限。 NK细胞是先天免疫防御系统的第一线,主要位于外周循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