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沿|卫健委发布20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专项备受瞩目
近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等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其中“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及“前沿生物技术”作为核心专项,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即将迈上新的高度,也预示着干细胞技术在保障人类健康及推动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01
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方向
1.干细胞研究及相关产品研发
RECRUIT
1.1 新型全能性干细胞及类胚胎构建(基础研究类)*
1.2 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调控及功能细胞制备(基础研究类)
1.3 多功能工程化干细胞药物研发与评估(技术开发类)
1.4 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创新药的监管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类)
1.5 干细胞疾病模型及药效评价(技术开发类)*
2.组织修复及器官制造
RECRUIT
2.1 基于干细胞的器官制造(基础研究类)*
2.2 干细胞软骨分化及器官重建(技术开发类)
2.3 多细胞谱系人源化的异种嵌合技术(基础研究类)
2.4 复合脑类器官模型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类)
3.干细胞治疗重大疾病
RECRUIT
3.1 针对生殖干细胞微环境的生育力重塑(基础研究类)
3.2 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基础研究类)
3.3 多能干细胞源性免疫细胞及应用(基础研究类)
3.4 干细胞治疗难愈性皮肤创伤(技术开发类)
3.5 干细胞治疗肺部重大疾病(技术开发类)
3.6 干细胞治疗骨和关节疾病(技术开发类)
3.7 干细胞治疗致盲性眼病(技术开发类)
免疫调节
RECRUIT
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
4.确证性干细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类)
RECRUIT
5.新型组织方式试点项目
RECRUIT
02
政策内容解读
重点专项设立
RECRUIT
“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专项之一,明确了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该专项将围绕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展开,旨在突破干细胞技术的关键瓶颈,推动干细胞疗法的创新发展。
申报要求与资格
RECRUIT
政策明确了申报单位和个人的资格要求,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无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等。同时,鼓励女性科研人员、青年科学家及港澳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申报,体现了我国在科研领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伦理与法规要求
RECRUIT
政策强调了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病原微生物、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等方面的伦理与法规要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伦理性。

项目管理与评审
RECRUIT
项目申报将采取网上填报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环节确定立项项目。评审过程将重点考察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及预期成果等因素,确保立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03
干细胞技术的发展
干细胞技术给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加快干细胞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取得突破并实现临床转化,对促进人民健康,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干细胞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主要表现为:
市场需求巨大
RECRUIT
近年来,细胞治疗已成为最前沿的肿瘤治疗手段,受到全球医疗市场的关注。我国也从监管政策着手为细胞治疗产业化探明方向。同时“干细胞临床研究有限放开”及“细胞制品按药品管理”的规定,预示着干细胞中下游产业开始加速。
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RECRUIT
2012年,规范市场的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于加拿大获批上市,代表着干细胞在临床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干细胞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干细胞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前景一片大好。
干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覆盖了140 多种疾病,全世界已经保存了200多万份干细胞,并进行了数万例干细胞移植。在全球干细胞总市场中,细胞治疗占据半壁江山,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整体来看,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同时干细胞治疗所占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扩大。
国家大力支持干细胞技术发展
RECRUIT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干细胞技术领域的发展,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提出将“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列为中国未来15年重点前沿研究领域。
到现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等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中的“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前沿生物技术”专项政策,对于推动我国干细胞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政策的引领和支持下,我国干细胞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仅作观点分享,如有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