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沿丨NEJM重磅发布:干细胞造“胰岛”,10位1型糖尿病患者彻底告别胰岛素!

作者: 中启源
发布于: 2025-07-07 15:44
阅读: 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  言







自1921年胰岛素被发现以来,人类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几乎围绕“打针”进行了一整世纪。然而,这一切在2025年6月或许迎来历史性转折。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附属团队牵头进行的VX-880干细胞疗法研究正式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并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85届年会上同步发布,引发国际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在12名晚期1型糖尿病患者中,10人完全停止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显著改善。这是人类首次在临床试验中,用干细胞生成的“人工胰岛细胞”成功替代了打针几十年的命运,被业界称为“离根治最近的一次尝试”。


01

VX-880是什么?用干细胞“长出”胰岛

让胰岛素回归身体自控 


VX-880是一种源自多能干细胞的“完全分化胰岛细胞”,也就是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具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然后通过门静脉注入患者体内,使其定植于肝脏

不同于胰岛素注射是“人工输入”,VX-880的目标是“恢复自身制造”,让患者重新拥有能感应血糖并自动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种细胞移植并非来源于自体胰腺,而是由实验室精确分化出来的“同种异体”细胞,代表着未来可以量产、标准化、普及化的细胞级治疗方案。


02

1型糖尿病真的能停针?

12人试验中10人已停用胰岛素

根据NEJM发表的临床结果,接受VX-880治疗的12位1型糖尿病患者均为长期依赖胰岛素、且低血糖意识丧失的高危人群。治疗后,所有人恢复了自身胰岛素分泌能力(以C肽显著上升为证据),糖化血红蛋白(A1C)指标达标,严重低血糖事件“清零”。

更具突破性的,是平均92%的外源性胰岛素使用量下降,其中10名患者在疗程中彻底摆脱了胰岛素注射这不再是“改善”或“缓解”,而是实质性的“功能性恢复”,从机制层面改写了疾病定义。患者不再需要持续胰岛素,而是靠自己身体重新“产糖调控”。


03

不是每个干细胞疗法都能成功

VX-880为何能登《NEJM》?

VX-880的成功背后,离不开三个技术核心:

第一,是稳定高效的干细胞分化体系,确保胰岛β细胞的“成熟度”和功能与原生细胞相当;

第二,是精准的门静脉注射策略,使细胞在肝脏顺利“着陆”并存活;

第三,是使用了规范化的免疫抑制方案,避免免疫系统将新细胞当作“外敌”清除。

这些看似技术细节,却解决了干细胞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安全、持久地让细胞“留下来、干实事”。这也是VX-880能从实验走向NEJM、走进三期临床的底气所在:不仅有效,而且可复制,是科学严谨意义上的“突破”。


04

这不是未来,是已经发生:

干细胞抗糖尿病离落地还有多远?

VX-880目前已进入3期临床,预计年内招募50名患者,2026年起将有可能申请上市通道。

在ADA年会上,该项目负责人、宾大内分泌教授Michael Rickels直言:这是“患者重获内源性胰岛素控制”的实证标志。这背后还衍生出更多技术方向,如基因编辑的“免疫屏蔽”胰岛细胞(避免免疫排斥)、带有“安全自毁开关”的工程化干细胞,以及无需终身服免疫抑制剂的封装式细胞移植装置。

也就是说,不仅疗效已显,安全性、可控性也在加速完善,干细胞对1型糖尿病的改变,已不是“也许有一天”,而是“正在被制造”。


05

打针百年或将终结

干细胞疗法正重塑糖尿病医学 

从过去的“控糖人生”到未来的“免打胰岛素”,1型糖尿病正站在历史变革的起点。

而推动这场革命的,不是药物剂量的升级,而是细胞水平的再生重建——这是一次从“治疗”到“替代”的跨越。

干细胞,不再是科幻热词,而是正在完成器官功能“再造”的现实路径。当VX-880走完三期临床、进入应用推广,人类可能将首次在不依赖外部胰岛素的情况下,自主恢复血糖调节系统。

对于全球超千万的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治疗手段的升级,更是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写。科学的尽头,不是永远打针,而是让身体自己重新“学会分泌”。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旨在宣传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指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