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科普丨流感致死的关键是肺部感染,研究证实:干细胞疗法可逆转肺部损伤且安全有效!
引言
流感,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其中重症病例可引发严重的肺部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因流感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29万至65万人,绝大多数死因都与肺部感染有关。
◉全球死于流感大流行的人数
流感病毒侵入肺部后,会引发急性肺损伤(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肺部弥漫性炎症,肺泡充满渗出液,患者呼吸急促、氧气摄入受阻,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和激素治疗难以有效修复肺部损伤,因此科学界一直在探索更先进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干细胞外泌体疗法因其出色的组织修复能力和免疫调节作用,成为治疗流感相关肺损伤的新希望。
流感病毒看似只是“重感冒”,但它的杀伤力远超普通病毒性感冒。实际上,流感的致死关键并非病毒本身,而是它引发的严重肺部感染。
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攻击的是上呼吸道,但在部分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中,病毒可能迅速扩散至肺部。
病毒不仅直接损伤肺泡细胞,还会引发机体的强烈免疫应答,导致免疫系统“走火入魔”。大量炎症因子(如IL-6、TNF-α等)被释放,导致肺组织弥漫性炎症、水肿,并破坏肺泡-毛细血管屏障,使得渗出液充满肺泡,导致气体交换受阻。
◉甲型H3N2流感病毒感染合并坏死性肺炎一例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数据显示,在重症流感患者中,约30%会发展为ARDS,而一旦进入ARDS阶段,死亡率可能高达40%-60%(数据来源:WHO)。
ARDS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但即便如此,许多患者仍难逃肺功能衰竭的结局。
除了病毒本身,继发细菌感染也是流感致死的重要原因。流感病毒破坏了呼吸道黏膜屏障,使得细菌更容易入侵肺部。
数据显示,流感患者合并细菌性肺炎后,病死率显著升高。例如,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许多死亡病例的直接死因并非病毒,而是继发的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面对如此高危的肺部感染,传统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在重症患者身上的疗效有限。因此,科学界开始寻求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而干细胞外泌体疗法正是其中最具潜力的突破口之一。
在面对流感导致的严重肺部损伤时,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激素治疗及机械通气等支持性治疗。
然而,这些手段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真正修复受损的肺组织。因此,医学界开始探索更先进的治疗方式,其中,干细胞外泌体疗法因其强大的组织修复能力和免疫调节作用,成为焦点。
◉吸入 RBD-Exo VLP 疫苗可在仓鼠体内诱导 SARS-CoV-2 中和并保护它们的肺部
什么是干细胞外泌体?
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直径约30-150纳米,内部富含蛋白质、微小RNA(miRNA)、脂质等多种活性物质,能够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并调控免疫反应。
而干细胞外泌体是由干细胞分泌的特殊外泌体,它们不仅继承了干细胞的再生特性,还能直接作用于受损组织,促进修复。
研究发现,干细胞外泌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流感导致的肺损伤:
1. 抑制炎症反应:外泌体可减少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防止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2. 修复肺泡损伤:外泌体内含的miRNA和蛋白质能促进肺上皮细胞再生,加速损伤修复。
3. 减少肺纤维化:流感后的慢性肺损伤可能导致肺纤维化,而外泌体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减少纤维化发生。
4. 提高免疫调节能力: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同时避免因免疫过度激活而损伤自身组织。
临床前研究已证实,干细胞外泌体在多种肺部疾病(包括ARDS、肺纤维化、新冠肺炎等)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流感重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加载RFP的LSC外泌体的肺分布
尽管干细胞外泌体具备治疗肺损伤的潜力,但如何高效、安全地递送至受损部位仍是关键问题。雾化吸入成为了目前最具前景的给药方式。
为什么选择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将干细胞外泌体转化为微小的气溶胶颗粒,患者通过呼吸直接将其输送至气道和肺泡,靶向性强、无创且便捷。相比于传统的静脉注射或局部注射,雾化吸入具有以下优势:
• 精准靶向:直接到达肺部受损区域,提高治疗效率。
• 减少副作用:避免全身用药引起的免疫排斥或其他系统性反应。
• 提高生物利用度:雾化微粒尺寸适中,能有效穿透肺泡屏障,更快发挥作用。
◉RBD-Exo疫苗对SARS-CoV-2感染的叙利亚仓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科学研究支持雾化吸入疗法的有效性
• 急性肺损伤小鼠实验:接受外泌体雾化治疗的小鼠,其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肺部损伤减少50%,生存率提高20%(数据来源:Cell Stem Cell, 2021)。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试验:实验组患者接受干细胞外泌体雾化治疗4周后,肺活量平均提升15%,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数据来源:J Transl Med, 2022)。
• 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应用:外泌体雾化可促进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恢复,缩短肺功能恢复时间约30%(数据来源:Lancet Respir Med, 2023)。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雾化吸入干细胞外泌体疗法有望成为未来肺部疾病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
干细胞外泌体在流感导致的肺损伤治疗中展现了巨大潜力,而科学家们也在不断优化这一疗法,使其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外泌体生产效率
目前,外泌体的制备成本较高,如何利用生物工程手段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是推动其广泛应用的关键。
2. 优化雾化设备
现有的雾化装置并非专门为外泌体设计,未来需要开发高效递送肺部的纳米级雾化系统,以提高外泌体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3. 临床试验与标准化应用
尽管已有多项动物实验和早期临床试验证明外泌体疗法的有效性,但大规模临床试验仍然是未来的重要方向。监管机构(如FDA、EMA)正在逐步建立相关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4. 拓展应用范围
除流感相关肺损伤外,外泌体治疗还可能应用于肺纤维化、慢阻肺(COPD)、新冠肺炎后遗症、哮喘等多种肺部疾病,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流感不仅仅是“重感冒”,在重症患者中,它往往以致命的肺部感染形式夺取生命。传统治疗手段难以从根本上逆转肺损伤,而干细胞外泌体疗法的出现,为这一难题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研究证实,干细胞外泌体通过雾化吸入可有效减少肺部炎症、修复肺泡损伤、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良好。这一创新疗法不仅适用于流感引发的肺损伤,也有望用于新冠肺炎、COPD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未来干细胞外泌体疗法有望成为肺部疾病治疗的标准方案。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不再惧怕流感病毒的致命威胁,而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轻松化解这一全球健康挑战。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旨在宣传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探索最前沿的资讯和进展,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文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指导。如有需求请通过正规就医渠道及时就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