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科普丨钟南山谈大S因流感离世|免疫细胞一旦崩溃,小病也会致命

作者: 中启源
发布于: 2025-05-28 09:46
阅读: 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据羊城晚报,5月24日,在2025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通过云端连线,为市民们透露了近期流感、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领域的最新进展。

在讲话中,钟南山提到了在今年2月份因流感离世的女明星大S徐熙媛,并表示很遗憾。他强调,近期流感发病率已经在下降,要高度重视流感的及时治疗,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要保证在48小时内及时接受治疗。

我们都知道,流感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只是个“普通小病”。但当免疫细胞不再坚守岗位,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病毒,也足以引发致命的“免疫空窗期”。

大S的离世不是孤例,而是现实的冰山一角。我们急需重新认识:不是疾病本身可怕,而是我们抵抗它的能力在变弱。




01






流感病毒没变强,是我们的免疫变弱了





每年冬春交替,流感病毒都会如约而至。但与新冠不同,流感病毒并没有突变出什么“超级毒株”,也没有远超往年的传染性或致死率。那为什么还有人因为它失去生命?

答案很明确:宿主因素才是真正的变量。

人体之所以能抵御流感病毒,依赖的是一个训练有素、反应快速的免疫系统。而随着年龄增长、慢病负担累积、压力加剧、营养缺口增大,我们的免疫细胞正在悄悄老去、退化甚至“辞职”。

特别是老年人群与中年慢病患者,其免疫系统出现以下常见问题:

  • T细胞与NK细胞数量下降、反应迟钝,病毒刚入侵时无法迅速围剿;

  • 抗体反应延迟,疫苗保护效果降低;

  • 免疫记忆“遗忘”能力增强,反复感染、恢复慢;

  • 炎症因子持续升高,造成“低度炎症状态”,既耗体力又易引发并发症。

这就像是一支军队,士兵老迈,指挥系统失灵,弹药供给混乱。当病毒来袭,哪怕只是“轻敌”,都可能造成沉重代价。




02






免疫细胞是怎么“崩溃”的?四种慢性失衡是根源





要理解为什么“免疫崩溃”来得如此突然,就必须拆解它的过程。

其实,免疫系统的衰退并不是一夜之间崩塌的,而是在看不见的细胞水平上,悄然发生了“功能溃败”。尤其以下四类病理性变化,是造成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免疫力急剧下降的关键:

1、免疫细胞数量锐减:造血干细胞功能下降,导致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更新缓慢、总数减少;

2、细胞功能钝化:即便数量足够,免疫细胞反应速度变慢、杀伤力下降,出现“有兵无将”现象;

3、炎症因子“黏住”免疫系统:慢性炎症使免疫系统长期“忙于应付”,没有能量去识别新病原;

4、免疫代谢紊乱:葡萄糖代谢、脂代谢异常,导致免疫细胞活性下降,抗病毒效率降低。

◉仿制抗病毒NK细胞输注产品的设计

这些变化往往在中年就开始悄然进行,却在遭遇病毒感染、手术应激、睡眠不足或情绪波动等“诱因”时突然崩盘。到那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防御体系”早已破了洞。




03






钟南山警示的“48小时窗口期”,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演讲中,钟南山院士特别提到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必须在48小时内启动治疗,这不是一个随口说出的时间点,而是医疗界研究出的“黄金干预期”。

因为一旦超过48小时,流感病毒已深入上呼吸道甚至肺部,免疫系统反应若过慢,极易诱发以下“链式崩溃”:

  • 病毒复制指数上升→ 毒素释放 → 组织损伤

  • 免疫反应失控→ 炎症风暴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细菌继发感染→ 免疫空挡期 → 肺炎、败血症、器官功能衰竭

简言之:当免疫系统的“前锋”倒下,“后援部队”来不及支援,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毒冲进“中枢”,酿成致命灾难。

因此,48小时不是治愈承诺,而是一个划界线:跨过去,死亡风险将指数级上升。对免疫细胞衰退的人来说,这条线比别人来得更近、更窄、更滑。

◉用于治疗BK病毒、CMV和HIV感染的NK细胞产品的优化




04






如何判断自己的免疫系统是否“正在崩溃”?





很多人以为免疫力低就一定会频繁感冒,其实不然。真正危险的是“免疫亚健康状态”——看似无病,但应急响应力极差。

以下几个体征,可能正提示你正在经历免疫系统下滑:

  • 一年感冒次数明显增多或反复拖延;

  • 小伤口难愈合,常伴随轻微感染;

  • 疲倦感强烈,休息后恢复慢;

  • 经常腹泻或便秘,肠道菌群紊乱;

  • 对疫苗反应弱,抗体水平上不去;

  • 出现“睡眠+应激+感染”三重打击后身体垮掉。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肠道菌群、骨髓干细胞状态、NK细胞活性等指标,均可作为评估免疫系统“战斗力”的重要参考。现代检测技术甚至已可提前预警。




05






修复免疫系统,就是给身体重新装一支“特种部队”





让免疫系统恢复战斗力,不能只靠维C和感冒药,必须从“细胞系统级别”进行重建。

目前,全球多项研究正在从以下几个方向推进:

  • 激活衰老NK细胞:通过干细胞外泌体、IL-15激动剂等手段恢复杀伤力;

  • 重建T细胞库:通过免疫干细胞移植或低剂量免疫调控药物,恢复免疫识别能力;

  • 清除“免疫僵尸细胞”:使用靶向药物消除衰老免疫细胞,空出“资源位”;

  • 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环境,为免疫细胞提供良好的代谢支持;

  • 延缓免疫系统衰老:探索如miR-302b、NAD+补充、间充质干细胞等前沿干预方式。

这不是“增强免疫力”这么简单,而是系统升级、逻辑重编、战术重组。毕竟,我们不能改变病毒是否来袭,但可以决定自己有没有一支可靠的免疫部队来应对它。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旨在宣传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指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
分享